新生兒敗血癥揭秘:感染嚴重程度及治療方法探討
寶寶剛出生幾天,幾乎還未接觸外界,怎么會患上細菌性敗血癥住進新生兒加護病房呢?汐止國泰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李淑婷指出,新生兒感染“乙型鏈球菌”是細菌性敗血癥的主要原因,因此她提醒產婦們一定要做GBS篩檢,以確保寶寶的健康。下面,小編為大家分享新生兒細菌感染敗血癥的嚴重程度,以及新生兒檢查出細菌性敗血癥如何治療,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新生兒細菌感染敗血癥的嚴重程度,醫師指出,“乙型鏈球菌”通常存在于健康成人身上,大約有三分之一的孕婦,陰道或直腸定植可以發現乙型鏈球菌。如果沒有接受藥物治療,殺死病菌,當寶寶通過產道就可能被感染,機率高達五成,少部分新生兒因此出現早發性疾病。“胎兒如果在子宮內就被感染,可能導致敗血癥流產。”李淑婷醫師說明,如果出生時被感染,依照發病時間分為兩大類:出生7天內發病的早發型疾病,以及7天后發病的遲發型疾病。大部分早發型疾病新生兒在出生后的24小時內就會發病,常見合并癥為敗血癥、肺炎和腦膜炎,癥狀表現則是低體溫、發燒、煩躁不安、嗜睡、發紺、呼吸急促、呼吸暫停和心跳變慢。新生兒感染乙型鏈球菌,常見表現為菌血癥、腦膜炎,也可能合并骨骼和關節、皮膚和軟組織,以及尿路或肺部等局部感染。
李淑婷醫師表示,目前預防的主要方式為透過“抗生素”消除母親或嬰兒體內的乙型鏈球菌,建議妊娠35至37周的孕婦,應該進行陰道直腸乙型鏈球菌篩檢培養。至于培養狀況不明,早產(小于37周),破水時間過久(超過18小時),分娩過程發燒(高于攝氏38度)等孕婦,則建議接受抗生素預防性投藥。如果是剖腹產且沒有提早破水的產婦,則不需使用預防性抗生素。
醫師提醒準媽媽們,懷孕滿35至37周,如果還沒接受乙型鏈球菌檢驗,請主動告訴產檢醫師,評價是否需要篩檢或給予抗生素,只要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就可以預防新生兒感染乙型鏈球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