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膽子小不敢跟別人玩怎么辦?有的孩子膽子小不敢跟其他的小朋友玩,面對這種情況怎么做比較好呢,小編就來說說吧。

社交能力,顧名思義,是指社會交往能力,包括能察覺他人情緒以及意愿,有效地理解他人和善于同他人交際的能力。對于3歲以內寶寶來說,社會交往能力就是適應環境的能力及跟別人交流合作的能力,也可以理解為寶寶的親社會能力。社會交往能力對于一個人的成功有很重要的意義。著名心理學學家研究發現,當今社會,一個人的成功,三分靠才能,七分靠人際交往。提高人的社交能力是很有必要的。然而,0到3歲又是人一生中提高社交能力的一個重要時期。家長們應該牢牢抓住這個時期,努力提高孩子的社交能力。

怎么判斷孩子的社交能力呢?首先,我們先了解一下,3歲以內寶寶出現哪些表現,說明寶寶的社交能力差?1.在陌生的環境中,表現為哭鬧不敢說話,不敢動,也不愿意去做事情。例如,第一次帶寶寶去某個公園玩,寶寶哭鬧不停,也不講話,也沒有心情看新鮮的事物,一直讓爸爸媽媽抱。2.語言表達能力差,不知道說什么,也不愿意與別人交往。偶爾說一次話,還很害羞,內心的抵觸情緒很明顯。例如,寶寶鼓足勇氣喊了一聲,阿姨,當阿姨回應他時,他卻嚇得開始想哭了。3.特別敏感并且膽小。比如,和他一起玩的寶寶摸了一下他的小手,他趕緊把手縮回去,哇哇大哭起來。或者別的小朋友拿了他的玩具,他哭鬧著不讓別人動,還不敢去要去說。4.家里來客人,寶寶不敢出臥室,不能看到客人,看到就哭,或者,非讓客人離開。有以上表現的寶寶,寶媽要擔心他們的社交能力了。

寶媽們要學一些教育方法來指導教育寶寶,幫助寶寶提高他們的社交能力。父母的教育和指導,對于提高3歲以內寶寶的社交能力是非常有效果的,因為父母是孩子成長生活中接觸時間最長的。在父母的生活中影響寶寶的社交能力的方式有兩種,一種是直接影響,一種是間接影響。

直接影響就是父母告訴寶寶,說什么,怎么做,有意識地訓練寶寶的社交能力。例如,別的小朋友拿他玩具時,他正嚇得哭著往媽媽懷里跑。這時,告訴孩子,給小朋友說這是什么玩具,怎么玩,咱們一起玩。

間接影響,不用過多解釋。家庭成員主要是父母的言行舉止對寶寶潛移默化的影響。總之,不管哪種方式的影響能提高寶寶的社交能力就可以了。

如何提高寶寶的社交能力呢?下面說幾種方法,希望能幫助寶媽提高3歲以內寶寶的社交能力。

1.建立安全感和信任感。安全感和信任感是提高社會交往能力的心理基礎。從寶寶出生開始,父母就要給孩子建立安全感和信任感了。比如,媽媽親吻,愛撫,溫柔地對寶寶說話,進行眼神的交流。交流時,媽媽表情要豐富,要盡可能多的給寶寶說話,逗寶寶開心,還要經常帶寶寶走出家門,不能老在屋里悶著。去公園,去超市,去游樂場等地方,讓寶寶感知新鮮的事物,給寶寶營造安全愉快的環境。媽媽無論在什么環境下,都要不斷地給寶寶說話。不要把寶寶當作一件東西帶回來帶回去的,就一句話兩句話就不說了。要不斷給寶寶說話,走到哪說到哪。例如,到超市,告訴寶寶,這是超市,看,有什么,你喜歡嗎?問一問售貨員阿姨多少錢?并引導孩子自己學著去問去交流。

2.利用角色游戲,提高寶寶的社會交往能力。在角色游戲中,寶寶以不同的角色身份扮演,并與人產生交往從而促進人際關系的發展。小區內幾個小朋友,一起過家家或玩其他角色扮演游戲時,家長別去過多的干預孩子。給寶寶交流的語言支持,還要給寶寶自己交流的空間,使孩子真正在游戲中體驗快樂,從中提高自身的社會交往能力。

3.培養孩子的主動權,善于分享的能力。在別的小寶寶做游戲或玩玩具時,有些寶寶只是眼巴巴看著,不知道怎么加入游戲。這時,寶媽們要交給孩子一些小技巧提高孩子的主動能力。例如,寶媽可以引導孩子直接語言引導,我可以加入你們的游戲嗎?還可以讓寶寶靠近他們,做和他們一樣的事情或者拿一種別的小朋友感興趣的玩具,來引起別的小朋友的注意。善于分享自己的東西,并能善于表達出來。可以告訴你朋友:這是媽媽給我買的新玩具,這玩具跟好玩,你如果想玩,我可以讓你們玩一會兒等,提高交流能力,并能體驗分享的快樂。

4.鼓勵孩子獨自游戲與合作游戲相結合,當在游戲中發生沖突時,交給孩子自己解決。3歲以內的寶寶大多以獨自游戲為主,自己玩玩具但是,也表現出一些親社會行為,例如,看到大姐姐大哥哥玩的時候,寶寶會有感興趣的看,還有想去參與的傾向。所以,獨自游戲的同時要鼓勵孩子合作游戲。

5.在平時生活中,盡可能地多給寶寶創造社交機會。父母還要言傳身教,在社交活動中給孩子做榜樣,潛移默化的影響孩子以至于提高社交能力。例如,帶寶寶去飯店吃飯,寶寶說,媽媽我想吃那個,這時候,家長應該引導孩子自己去給服務員阿姨說。或者碰到一個小朋友拿一玩具,寶寶非常喜歡,家長應該引導孩子自己去給小朋友商量,等等。寶媽寶爸們,在社交活動中要做榜樣,樂于助人,善于表達,主動處理各種社交問題。只要父母們在生活中用心,注意社交能力的培養,3歲以內寶寶的社交能力就能大大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