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世界,不要把寶寶的“好奇心”扼殺在搖籃里
更新時間:2024-05-04 01:09:42 來源:?未知 責任編輯:?未知
2024年高考,上海卷的作文題目”一個人樂意去探索陌生世界,僅僅是因為好奇心嘛“請談談你對這個問題的認識和思考。
作為一名兒童保健醫生,我思考了一下:寶寶呱呱墜地來到這陌生的世界,感受、感知、探索、理解、學習、生長,但是門診中好多寶寶的“好奇心”被家長們用愛扼殺在搖籃里了,在寶寶成長的6570天后,參加高考遇到這么個選題該如何思考呢……
寶寶的DQ、EQ不光是遺傳與生俱來,需要在成長過程中用感覺器官(視覺、聽覺、嗅覺、觸覺、味覺等)來感知,各種感受信息刺激寶寶大腦,充分開發嬰幼兒的大腦潛能,提升嬰幼兒智力和適應性行為,為寶寶的全面發展打下良好基礎。
世界這么大,多看看、多聽聽、多感受、好奇可能會害死貓,但是“好奇心”是任何學習感知的原動力。
大手束縛小手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兒童的智慧在他的指尖上”,精細動作發育是指手、眼睛、臉及嘴部肌肉的運動能力,嬰幼兒精細運動發展以手部的動作為主,其本質為手眼協調,主要先從手部粗大肌肉運動發展到精細肌肉的運動,運動方式從泛化到集中,全手掌—多個手指—幾個手指的動作,小指尖上的大智慧。

產后體檢經常遇到小寶寶帶著手套,家長不敢給寶寶修剪指甲,怕寶寶抓破小臉,整天幫寶寶戴上小手套,手指運動的開始就被包裹于小小手套中,智慧多糾結、多掙扎、多么的無奈!家長可以定期幫寶寶修剪指甲,剪完用指甲銼磨一下,防止皮膚抓傷,皮膚的傷很快會愈合,小手的自由自在非常重要!
寶寶3-4月齡進入口唇期,學著口唇、牙齦來探索小手、小腳,和周圍的物品,6月齡的寶寶應該開始自己用小手自喂磨牙餅干了,這樣手、眼、嘴協調,又磨牙、又有吃、又訓練,一舉多得。7-9月齡的寶寶可以雙手撕紙、手指捏小物品,動作越來越精細與集中,拇指與它指開始互動,舞動指尖,聰明自來!但是好多家長覺得寶寶吃手或用手抓握會把細菌吃進肚子里,大手束縛小手,阻礙了寶寶探索的前進道路,小手用嬰兒肥皂清洗、流動水沖洗干凈即可,家長要充分發揮寶寶小手的主觀能動性,適度攝入“細菌”是會增強寶寶抵抗力哦!
探索進程上的障礙物—家長“太愛”
隨著寶寶月齡的不斷增加,需要在覺醒狀態下靠小手、小腳和眼睛等去觸碰、感受新世界,通過抬頭、翻身、坐、爬、站等學習本領,擴充感知范圍,真所謂“站的高、看得遠”,高瞻遠矚,不管學到的本領有多大,畢竟寶寶該擁有時能擁有。
經常吐奶的寶寶,家長為了防止寶寶吐奶老抱著,這樣寶寶俯臥抬頭、翻身、爬行能力相對較差。

爸爸媽媽們希望寶寶能夠早點爬行促進寶貝全身運動的良好的協調性,但是卻忽略了3-5月齡訓練寶寶翻身,只有寶貝學會翻身才會俯臥雙臂支撐、屈膝、爬行。很多長輩覺得孩子抬頭、翻身太累了,意思、意思就得嘞!
寶寶9月齡大運動發育是扶站、扶走,寶寶能站立起來是大運動發育的里程碑,視野范圍一下子到了一個新高度,探索范圍成倍增加,但是很多家長認為寶寶站立早會影響腿部發育,引起羅圈腿,不讓站立,一站就被抱起或按著坐下。其實只要寶寶的髖關節發育正常,定期兒保門診體檢檢查,做好防護,讓寶寶站站、爬爬、走走,平衡感、空間感自我學習感受。
門診中經常發現寶寶體檢時,家長會用手、毛巾或絲巾幫寶寶遮這一下眼睛。原來家長主要是害怕診間日光燈的燈光、窗臺旁陽光照射影響到寶寶的視力。寶寶的視力發育有個過程,自然的光線需要寶寶逐漸適應,過度的保護可能會適得其反,偶爾和短暫的強光照射(照相機閃關燈、射燈、刺眼的陽光等)時,寶貝會啟動本能的自我保護措施(閉眼或瞇起眼睛),一般不會影響到TA的視力,保護太多可能會引起寶貝剝奪性弱視。
寶寶的“好奇心”就是這么被家長愛著、保護著,扼殺在了搖籃里。家長希望孩子高考時金榜題名,熟不知萬丈高樓平地起,基礎打牢才不會變豆腐渣工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