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婷的女兒出生已有十多天,但最近她發現奶水越來越少。孩子現在吃她的奶,僅一個多小時就會餓。家人一看到孩子哭,就會說她的奶不夠孩子吃,催著她給孩子沖奶粉。但加入奶粉后,發現女兒對奶粉的喜愛程度遠超母乳,她現在不太愿意吸她的奶,一吸就哭,她的奶水也變得越來越少。而且孩子臉上也出現了滿臉的紅疙瘩,家人認為是胎毒,給孩子吃七星茶,結果又引起了腹瀉,現在她的生活苦不堪言。

雨婷的問題其實是很多新媽媽都會遇到的困境。孩子每次哺喂間隔時間較短,家人總擔心奶不夠、孩子吃不飽,甚至有些人認為奶粉的營養超過母乳。母乳其實都是水,孩子吃不飽肚子,于是急于給孩子增加奶粉。然而,這樣只會讓媽媽的奶越來越少,乳汁的分泌非常重要一點就是依靠孩子的勤吸吮,刺激泌乳反射。并且我們都知道,寶寶吸吮母乳需要費得力遠遠大于吸吮奶瓶,所以一旦孩子習慣了奶嘴出奶酣暢的感覺,很難再去愿意吸吮母乳。這樣也導致缺少勤吸吮刺激的母乳越來越少。而且隨之而來牛奶蛋白過敏的問題(所謂胎毒),也會給孩子的健康帶來較大的不良影響。

從這個個案中,我們也可以看到家庭的支持多么的重要。如果小麗的家人能夠懂得一些母乳喂養的科學知識,則寶寶能更健康的成長。新爸媽和爺爺奶奶們,讓我們一起來學習母乳喂養的科學知識吧。一、母乳是嬰兒最好的天然食物。母乳含有嬰兒前六個月生長發育所需的全部營養成分,并且各種營養成分配比合適,容易吸收,經濟、衛生、方便。不僅如此,母乳還能夠增強寶寶的抵抗力;純母乳喂養的寶寶在出生后不容易生病。這是因為母乳,特別是初乳當中含有大量免疫活性細胞及多種免疫球蛋白,這些免疫物質能預防細菌和病毒進入寶寶體內。另外母乳是低敏,而配方奶則很大可能引起過敏反應,出現濕疹、便秘等情況。

二、成功母乳喂養的注意事項。為了成功做好母乳喂養,準媽媽從孕期開始就應該做好準備工作,孕37周開始可以在每天沖涼的時候進行乳房按摩保健操,幫助疏通乳腺導管,增強乳房肌肉組織彈性和韌性。寶寶出生后半小時內,在醫務人員指導下做到“三早”,早接觸,早吸吮,早開奶。分娩后前一周的奶水叫初乳,富含免疫因子,初乳的顏色是黃色的,量很少,有些觀點認為初乳比較臟,要擠掉,不能給孩子吃,這是錯誤的,初乳不僅含有寶貴的大量免疫因子,更富含寶寶聰明營養素--牛磺酸,促進孩子智力的發育。剛開始的兩三天,乳汁分泌量可能會非常少,但媽媽們不用太擔心,因為新生寶寶的胃容量也非常小,這些初乳是基本能夠滿足孩子需要的。每次哺乳時,要先將一邊乳房吸空再吸吮另一側,一方面是為了將乳房及時排空,促進乳汁再分泌,另一方面,每次哺乳前五分鐘的奶叫前奶,后面分泌的奶叫后奶。前奶含多量水和糖,能夠給寶寶解渴,后奶含高熱量的脂肪,給寶寶充饑。如果每次哺乳都只給寶寶吃前奶,寶寶會很容易饑餓。另外,新手爸媽們還需掌握判斷寶寶是否吃夠奶的方法:一個我們可以從寶寶小便的次數來判斷他是否吃飽,吃飽的孩子每天小便次數在6次以上。也可以從寶寶體重來判斷,正常新生兒滿月時體重應該增長600克以上。

三、家庭支持是關鍵。顯然哺喂孩子是一家人的大事,但如果像雨婷的家人這樣,很可能是幫倒忙的。家庭怎么做好母乳喂養支持工作呢?(一)一家人參與學習。準爸爸和準媽媽們在孕期可以利用周末的時間參加一些孕婦學校的課程,很多醫院的孕婦學校課程都是鼓勵爸爸媽媽甚至家里老人全家參與的。并且如有疑問,應及時向醫務人員詢問,獲得科學的答案。(二)準備一個良好的產后休養環境。在色彩和空間搭配上,最好以明亮,輕松,愉悅為選擇方向。經常開窗,保持空氣流通。在冬天也最好做到每天定時通風2次,上下午各30分鐘。勤換衣服,經常洗澡,及時清理污物。(三)陪伴、傾聽,協助,讓媽媽保持良好的情緒。分娩后隨著產婦體內激素水平的改變,在情緒上可能會有一定的波動。家人首先要知道這是正常的生理改變,對媽媽予以理解,同時積極幫助照顧寶寶,減輕產婦的生理心理壓力。切不可將媽媽的情緒波動認為是嬌氣或者霸道。尤其是新爸爸們,您此時的傾聽,忍讓,理解,對于妻子身體的恢復以及成功母乳喂養是有很大幫助的。(四)科學均衡的飲食讓媽媽的乳汁既多又靚。產后前三周的飲食原則是一排二調三補,新媽媽的飲食是婆婆、奶奶們大展廚藝的好時機。第一周飲食以排為主,產婦生理狀態此時也以排為主,表現為排出惡露以及多余的水分汗液。這個時期的飲食應以清淡、稀軟為原則,并保證多樣化,少吃桂圓、人參等補益性食品。第二周是調,以補血通便為主。多吃蔬菜攝取纖維,注意補水。第三周就可以開始補了,此時可以多喝些有助催奶的湯湯水水,比如花生豬腳湯,鯽魚豆腐湯等等,促進乳汁的分泌,提高乳汁的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