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排便特點揭秘:如何引導寶寶養成良好的排便習慣
許多母親希望在孩子周歲生日前,能成功地訓練嬰兒進行排便。然而,大部分嬰兒在1歲半至2歲之間才能表達出排便的意愿。即使準確地捕捉到嬰兒小便的時間,嬰兒尿到便盆中也不能說明嬰兒真正能告訴母親排便。在嬰兒排便過程中,硬大的糞便需要時間才能排出。有些嬰兒在滿1周歲前能告訴母親他們要排便,但那并非真正能告訴母親排便。當嬰兒吃得多或感冒時,排便次數會增多,導致母親無法及時讓他蹲便盆。
因此,即使嬰兒快要滿周歲,也不能急于進行排便訓練。在氣溫較低的季節,尿的次數多,嬰兒又不喜歡換尿布,所以定時讓嬰兒上廁所幾乎是不可能的。只要每天能讓嬰兒在便盆上排泄兩次,就算是成功的。
盡管母親很想讓嬰兒坐便盆,但在寒冷季節里,也是無法做到的。因為便器邊很涼,嬰兒不愿意坐,無法通過強制手段訓練他做不喜歡的事,這樣嬰兒會只要一看到便器就哭鬧著抵抗。在炎熱的夏季,體內水分以汗的形式排出,尿量減少,尿的次數也隨之減少。勤快的母親每隔1小時或1個半小時,就給嬰兒1次尿,有時整天都不濕1塊尿布。但一般的嬰兒,一讓他蹲便盆,馬上就會反抗。
夜里小便的情況也是千差萬別。有些嬰兒在晚上9點或10點左右會尿1次,一直到早晨9點,中間1次也不尿。也有夜里尿1-2次,而且尿時必哭的嬰兒。嬰兒哭了,母親不得不起來給嬰兒換尿布。有些母親與嬰兒一起睡,在寒冷季節,即使嬰兒尿濕了尿布,也毫不在乎地睡到天亮。只要嬰兒的屁股不糜爛,為了家庭的安寧,可以這樣維持現狀。然而,有些母親夜里上好鬧鐘,每隔3個小時就給嬰兒1次尿,或者給嬰兒換1次尿布。但如果是睡眠非常淺的爸爸,是無法做到的。而且上述做法,也無法避免嬰兒尿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