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苗及時接種可預防乙肝病毒感染,降低攜帶者變為慢性乙肝患者和肝癌的風險。研究發現,新生兒攜帶乙肝病毒后,90%會轉變為慢性乙肝病毒感染,兒童感染后約28%~30%會轉變為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而成年人這一比例為2%~5%。因此,對嬰幼兒來說,乙肝病毒的危害更為嚴重,他們更需要接種乙肝疫苗。

我國自1992年將乙肝疫苗納入計劃免疫管理,但乙肝疫苗和接種費用需自費。2002年以后實行免費接種乙肝疫苗,但需交納10元接種勞務費,直到2005年5月勞務費取消,接種乙肝疫苗才真正分文不收。因此,2005年以前可能會有兒童因經濟原因放棄接種疫苗,他們可以借此次機會補種疫苗。此外,一些兒童因早產或出生低體重等特殊情況,出生后無法接種乙肝疫苗。還有些兒童出生后雖接種了乙肝疫苗,但后來又失去了免疫力,因此他們也需要補種或打乙肝疫苗加強針。

打過乙肝疫苗并非全部生效,可通過抽血化驗確定。若乙肝表面抗體為陰性,說明接種后未產生抗體或已產生抗體但已消失,這種兒童應補種三針乙肝疫苗。如產生了抗體,但水平低,說明保護效力弱,可再打一針乙肝疫苗,即加強針。如抗體為陽性且抗體滴度較高,說明原來的乙肝疫苗還有很好的保護效力,不需要再接種乙肝疫苗。此外,有些人雖接種疫苗后乙肝抗體為陰性,但重新打一針疫苗后抗體滴度明顯升高,說明體內對原來疫苗仍有免疫記憶,此時再打一針疫苗即可。

過去的調查顯示,大部分人接種乙肝疫苗后都會得到保護,保護效果一般至少可持續12年。因此,并非每個孩子都需要抽血化驗抗體。若孩子的家人或密切接觸者存在乙肝病毒攜帶情況,尤其是母親是乙肝表面抗原陽性者,孩子接種乙肝疫苗后最好抽血化驗乙肝表面抗體。如抗體為陰性,應加強免疫或再接種。化驗時間可在最后一針疫苗接種后一個月時,如新生兒是出生后0、1、6月接種三針,可在7月齡時化驗是否出現乙肝表面抗體,如為陽性,說明疫苗有效。

疫苗應全程接種,對新生兒來說,接種比不接種好,全程(3針)接種比單針接種好。出生后立即接種比過一段時間接種效果好,疫苗中抗原含量高的效果好。10微克和5微克疫苗的區別在于抗原含量,高抗原含量疫苗能實現快速血清乙肝表面抗體陽轉,即能更快地出現保護作用,并獲得高水平的血清學保護。此外,抗原含量高的疫苗提供的保護期限也更為持久。為了解決它們的差別,國家正在比較5微克與10微克乙肝疫苗效果的差異。目前國家統一要求的疫苗是抗原含量5微克的乙肝疫苗,而對于母親為“大三陽”的新生兒應選擇10微克的疫苗。在部分經濟情況較好的地區,如北京、上海、浙江,新生兒乙肝疫苗為10微克劑量。此外,如果經濟條件允許,家長可以自費為孩子選擇10微克的國產或進口乙肝疫苗,每針費用在20~70元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