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我國中小學生近視的發病率逐年上升,達到了驚人的50%,其中高中以上的學生近視率更是高達70%。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眼科副主任醫師傅揚在接受采訪時指出,近視的發生并非僅僅與遺傳和營養因素有關,還與中小學生的個人習慣、學習環境、生活環境緊密相連。因此,預防近視的關鍵在于從小開始,培養青少年兒童良好的用眼習慣。

傅揚醫生進一步強調,良好的用眼習慣應該從三個方面來培養。首先是正確的寫字和讀書姿勢。在寫字時,不應趴在桌子上或扭著身體,書本和眼睛應保持一定的距離。看書時間不宜過久,更不能在太暗或太亮的光線下看書、寫字。寫字不要過小過密,更不要寫斜、草字。此外,平時還需要認真做好眼保健操。

在觀看電視時,應注意電視機高度與視線相平,雙眼與電視機屏幕的距離不應小于屏幕對角線長度的5倍。夜間看電視時,房間內最好開一支小燈,有利于保護視力。而連續看電視1到1.5小時后,應短暫休息,眼睛多向遠處眺望。

此外,青少年兒童還應多吃富含維生素的食物,如各種蔬菜及動物的肝及蛋黃等。這些食物對保護視力,預防近視有很好的效果。

對于青少年近視眼的分類,傅揚醫生指出,近視眼主要分為假性近視和真性近視兩種。假性近視大多是由于用眼過度、調節緊張而引起的一種功能性近視,通過充分的休息或治療是可以恢復的。但如果不及時進行矯治,一般3到6個月后就會很快發展成真性近視。大部分孩子由于學習緊張,疏忽了及時檢查,等到發現時,已經發展為真性近視。

傅揚醫生提醒,青少年一旦發現看東西費力或看不清楚,應及時檢查視力,最好每半年檢查一次,以便及時發現近視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