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彤今年13歲,身高卻僅1.29米,因受到朋友和同學歧視,竟產生自殺念頭。近日,醫院對她進行了診治,發現該女生膝關節骨骺已完全閉合,增高可能近乎為零。

  青春期發育年齡一般在9~18歲。有統計顯示,早發育一年,身高平均少長5厘米。成都青少年成長中心專家警示,當發現小孩身高明顯低于同齡人,或在生長過程中某段時間速度突然放慢、甚至出現停長現象,應立刻帶孩子去做骨齡檢測。

  案例:12歲男孩18歲骨齡

  近日,成都青少年成長中心接待了一位12歲、身高149厘米的小男孩,他的檢測結果讓家長大吃一驚:12歲卻是18歲的骨齡,骨骺板已閉合,不可能再長高,可孩子遺傳身高應是180厘米!專家仔細檢查后發現,原來孩子6歲時就開始發育,身高一直比別的孩子高,其父母身高分別為180厘米和168厘米,所以根本就沒在意。可從8歲到現在這幾年孩子沒怎么長了,這才著急起來,但已經晚了。

  醫生診斷,是早熟導致男孩骨齡偏大,也是孩子停長的直接原因。早發育影響了青春期的長幅和生長周期,提前出現停長,緩長,生長暫停等諸多不良生長現象。所以家長千萬不要有“現在不長以后會長”的等待心理。

  早發育期“三短”:孩子長高“攔路虎”

  成都青少年成長中心專家告訴記者,早發育的青春期三“短”,最終結果都是會讓身高無法健康成長,而導致變短:

  一短:長高時間“短”:陳宇11歲那年長了8厘米,可很快長高速度就慢了下來, 14歲開始停長,檢查骨骺,屬早發育,骨齡偏大2歲,提前2年停長。骨齡顯示,已無助長潛力。

  二短:每年長幅“短”:曉芳一直比同齡人矮,到了發育階段,芳芳還是沒有“躥個”,檢查后發現,骨骺未閉合,但因錯過了最佳時機,可挖潛的身高只有2~4厘米了。

  三短:躥個期短:劉星發育一直很正常,但到了身高突增期,躥個僅1年就開始每年只長2厘米左右。檢查骨骺發現,他骨齡正常,但骨營養儲備不夠,骨細胞堆積量不足且活性下降,這和他童年時挑食偏食等不良生活習慣有關。導致現在長高動力不足,躥個期短,直接影響最終身高。

  防范:定期測骨齡少走彎路

  肉眼觀察很難準確判斷孩子矮小的真正原因,但通過骨齡檢測卻能看得一清二楚。有關專家指出,如果骺軟骨尚未完全閉合,還有希望,反之則再怎么努力都沒用。參考骨齡檢測結果,結合孩子最近一段時間生長發育情況,能比較準確地找到孩子矮小、生長緩慢的原因。處于生長發育期的孩子,最好每年檢測1~2次骨齡,以便及時發現問題。此外,家長也要多陪孩子談心,并保證其有足夠的睡眠和運動量,適量的雞蛋、鮮奶、瘦肉、蔬菜等營養也要跟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