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小的時候,總是會出現不喜歡吃飯的情況。有的孩子在家長的威逼利誘下,孩子就是不吃,就像一個霸主一樣,怎么也無法讓孩子吃一勺子輔食。其實,在孩子吃飯的時候,家長也要對裝食物的餐具下功夫。

下面,八寶網的小編將為大家分享如何選擇寶寶喜歡的餐具,寶寶會因為喜歡使用餐具而愛上吃飯,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1歲是孩子開始自主進食的關鍵階段,父母若想讓孩子愛上吃飯,必須要知道這三個關鍵點:

首先,要找對孩子進食欲望期。過早添加輔食孩子還不接受,過晚則會讓孩子喪失嚼咀能力。

其次,要做對食物,讓孩子產生主動想吃飯的欲望。食物要多樣化,讓孩子在嘗試中找到喜歡的口味。

再次,選對餐具,讓孩子感受到動手的快樂。餐具的設計和顏色要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讓孩子在餐桌上找到樂趣。

下面是具體操作方法:

第一招:從輔食本身入手

發現寶寶最敏感的食物:父母可以每周給孩子添加一類新的食物,確保新鮮可口(包括合適的軟硬度),注意觀察孩子對食物的反應,從中發現孩子對食物的喜好。經常變換食物的菜式:有些父母一味注重食物營養,卻讓菜式長時間一成不變,讓孩子沒有了好奇感,更少了胃口,久而久之變得不愛吃飯。因此父母要重視食物多樣化和烹調方法,注意食物的形狀顏色營養搭配。如果孩子實在不接受某一種食物,可以找與之營養價值類似的食物替代。合理葷素搭配:很多孩子不喜歡吃蔬菜,要知道寶寶是否愛吃蔬菜是從小培養的"口味",如果開始添加輔食時就沒有注意蔬菜泥的喂養,那么孩子自然會對蔬菜的味道感到陌生。其次,孩子不喜歡吃蔬菜的另一個原因是他們的咀嚼能力從小沒有培養好,吃細軟面食粥飯多了,不習慣蔬菜中的纖維,感覺咬不動。建議父母可以將蔬菜蒸熟或燙熟,涼了讓寶寶自己拿著吃。還可以將菜和肉混合在一起烹飪,做成蔬菜餅、餃子、菜飯等,既保證了食物均衡,孩子也不會排斥進食。

第二招:從輔食的形式出手

鼓勵孩子用手抓握食物:孩子不滿1歲還是需要大人配合進食的。不過父母可以鼓勵孩子用手拿食物吃,如面包饅頭片、水果條、煮熟的蔬菜等放在孩子可以把握的碗里,放手讓他抓著吃,不要因為怕弄臟地板而總是喂飯哦。將食物形狀做得更適合孩子自主吃:比如可以做成適合孩子抓握的片狀、條狀、塊狀,以及其他可愛有趣的形狀,引導孩子自己動手,自主進食。食物準備適宜不過量:過量的食物很可能讓孩子沒有胃口或感到為難,所以盡量把食物做成小份的,一份吃完了再給一份。而且一次少給孩子一點,不要給他造成心理壓力,也可以防止他把所有的東西一下子全塞到嘴里而噎住。

第三招:從餐具選擇入手

試想一下,如果把孩子的“吃飯工具”也變成方便易掌控并可供他們把玩的“玩具”,那么就會勾起孩子對“用餐”這個過程的渴望,可使原本枯燥的吃飯,也變得樂趣無窮。碗勺獨特弧形設計易抓握:1歲左右的孩子,手指精細動作發育不完善,所以就餐的碗盤形狀必須設計成易于掌控的弧度,便于把握;勺子也需要設計為他們可以把握的特殊角度。碗勺色彩豐富有吸引力:普通的非嬰幼兒專用的餐具不僅不方便孩子使用,容易打破打翻,而且古板的樣子難以吸引孩子就餐。相比之下,色彩豐富、有對比色拼接的餐具顯然對他們更有吸引力,令寶寶身心更愉悅。

第四招:從就餐環境入手

如果孩子吃飯的地方人多嘈雜,也會影響他們吃飯的情緒,讓孩子的注意力不在吃飯上。使用專用餐椅固定用餐地點:從6個月左右添加輔食開始,為孩子添一個可以把他固定住的餐椅,讓他習慣用餐時不能隨便離開餐桌,不要養成孩子邊吃邊玩的習慣。盡量做到全家人一同用餐:盡量做到吃飯的時間一到,全家人一同在餐桌上用餐的習慣,這也是給予孩子最好的就餐環境。讓吃飯成為親子互動好時光:飯桌上的互動可以讓吃飯成為親子交流的一個好時間,比如講一些吃完飯后和孩子一起將要去做的好玩事情,大一點的孩子會講話以后,可以問問他今天喜歡吃的是什么,不喜歡吃的是什么,明天他想吃什么等。

最后,父母覺得有營養的食物,要經常在孩子面前吃,并不斷地夸獎食物,引起他們對食物的興趣。孩子吃飯前一個小時不吃任何零食,前半小時不大量喝水,讓孩子產生饑餓感才有利于順利進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