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驗研究顯示,2至3歲是孩子學習口語的關鍵時期,4至5歲則是孩子朗讀書面語言的重要時期。換言之,4歲以內的孩子正處于形成感覺的關鍵時期,這個時期以感情和感性為主導,而未來將以知識為主導。因此,父母應該對孩子進行感知訓練,并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和道德觀念,但切勿過分強調文化知識教育,也不能急于求成。對孩子進行早期教育時,應講究科學性,不能超越孩子的年齡特征、心理發展水平和認知能力。

然而,對孩子的啟發和指導是必不可少的。例如,在帶孩子去公園、進入自然并玩耍時,可以利用自然景物和人文景觀豐富有趣的知識,如昆蟲、植物、名勝古跡等,讓孩子在玩耍的過程中學習知識,激發孩子觀察事物的興趣,并培養孩子提問的好習慣,為入學學習打下良好基礎。

以內的寶寶應該如何開發智能?

與不顧孩子成長規律、拔苗助長的做法相比,如讓孩子過早地學習英語、背誦古詩、做算術,甚至0歲就開始識字,3歲就成為盲人的父母,是不被推薦的。過度使用大腦會對孩子的成長造成負面影響。實際上,3歲孩子的大腦已經發育到成人的80%,是智力發展的關鍵時期。在這個階段,孩子的大腦在豐富的環境和合理的引導等外來刺激下,腦細胞會快速生長并開始工作,逐漸發育成長并成熟。因此,對三歲以前的兒童進行適當的教育,有助于智力啟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