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年前,59歲的盛海琳執意要做試管嬰兒的新聞,曾引起社會廣泛爭議。

大家詫異于,一個如此高齡的老人,為何要冒這樣大的風險去生孩子?生不生得下來且不說,生下來又該怎么養大?

很多人甚至覺得她很自私,做這種決定,對家人、對孩子都是不負責任的表現。

不過,爭議歸爭議,人生還是盛海琳自己的,她在60歲那年,成功通過試管嬰兒手術,生下一對雙胞胎女兒。

如今11年過去了,她和她的雙胞胎女兒過得還好嗎?現在的她,又是怎樣看待自己當初的決定的呢?

>

1>

在2009年的那場悲劇到來之前,盛海琳的生活過得十分幸福,事業小有成就,家庭美滿和睦。退休前她曾是合肥一家醫院的院長,丈夫則在高校任職。

當初,為了響應國家晚婚晚育的號召,盛海琳在27歲才與丈夫結婚,直到30歲才生下女兒婷婷。

對于這個女兒,盛海琳實在期盼太久,所以自婷婷出生起,她就把自己所有的愛都傾注在婷婷身上。只要是婷婷喜歡的、想要的東西,她都會盡全力滿足她。

后來,當婷婷愛上彈鋼琴,盛海琳也是二話不說,掏出所有積蓄,為女兒買下一架心儀的鋼琴。

在無限寵愛中長大的婷婷,也沒有因此恃寵而驕,而是出落得亭亭玉立、乖巧懂事。從小品學兼優的她,幾乎從不讓父母操心。

隨著婷婷工作、戀愛,直至結婚,建立起自己的小家庭,盛海琳也和丈夫迎來了退休的清閑日子。

本以為退休之后可以安心等著做一名奶奶,日后全心全意幫婷婷帶帶孩子,享享天倫之樂,不料,盛海琳卻在不久后,迎來了人生最沉痛的打擊。


直到今時今日,盛海琳都還清楚地記得,2009年春節之際,女兒在跟女婿回安徽婆家過年前,為了給女兒撐門面,她特地為女兒置辦了價值不菲的水鉆皮靴和皮草大衣。就等女兒回來之后,給她講講婆家的見聞、趣事。

卻沒想到,還沒等到歸期,就等來女兒去世的噩耗。正月初五那天,女兒女婿在老家,因煤氣中毒雙雙殞命。

突聞噩耗,盛海琳痛不欲生,不敢相信這是真的:“沒了女兒,還有幾十年我怎么熬呀,我這后面的生活還有什么意義啊!”

>

一直到料理完女兒的后事,盛海琳還是像丟了魂一樣,整天心不在焉,坐著坐著就發起呆,想到女兒又連連落下淚來。

她不敢出入女兒的房間,里面到處都是女兒留下的痕跡,只會讓她觸景生情,更添痛苦;她甚至不敢閉眼睡覺,夢里也會夢見女兒,可那只是美好的幻影。

就連聽到外面傳來孩子們喊“媽媽”的聲音,都能讓她的心痛苦地揪成一團,她再也聽不到女兒喊她媽媽了……

最痛苦的時候,一向只相信科學的盛海琳,也開始求神拜佛,她想有沒有什么辦法可以讓女兒活過來,或者哪怕是見上一面。可惜不能。


看到盛海琳如此痛苦,寺廟的住持也忍不住出言勸導,可她說:“我沒了女兒,我摟不到東西了,我不能整天抱著我女兒的骨灰盒,那是沒有溫度的呀。”

傾訴過后,盛海琳突然萌生了“再要一個孩子”的想法。

>

最開始,她并沒有想到自己生,而是打算領養一個。她先是問遍親戚朋友,希望有人可以過繼一個孩子給她,但沒人愿意,大家甚至覺得她異想天開、太過想當然了。

此路不通,她又開始尋找其他的領養路徑。剛好那時離汶川地震過去半年,她便打電話過去問可不可以領養孤兒,可孤兒們都被領走了。


后來,她又在新聞上看到南寧破獲了一起兒童拐賣案,連忙打電話過去,卻被對方告知,被拐賣的孩子是不可以領養的,都要做親子鑒定等親生父母來接的。

一次次的希望破滅,盛海琳的內心被逼到絕境,她忽然想到一個瘋狂的主意:既然領養不成,她就做試管嬰兒,自己生一個!

>

2>

60歲的程海琳,想做試管嬰兒的決定,激起了身邊所有人的反對。

一來,國內此前還沒有過60歲高齡做試管嬰兒成功的先例;二來,盛海琳早已停經好幾年,她和丈夫也都不年輕了,身體素質大不如前;再者,做試管嬰兒失敗率太高,身體也吃不消。這個決定實在是太冒險了。

并且,當初盛海琳在生女兒婷婷的時候,就遇到過胎盤滯留的情況,這是婦產科中最恐怖的情況之一,只能通過徒手剝離的方式將胎盤從子宮中剝離。

盛海琳作為醫生,加上自己曾有過的生產體驗,她無比清楚自己目前的這個決定,意味著此后會遭遇什么。

60歲老太冒死做試管,成功生下雙胞胎女兒,11年后卻后悔了……_rjj0I

也許九死一生,也許賭上這條命也不會成功,但盛海琳別無他法,她必須有一個孩子,才能支撐自己活下去。

>

她即刻動身,先是去北京找了一家最好的醫院,但醫生一聽說她的年齡,就覺得風險太大,直接拒絕了她。

之后又輾轉各地,四處尋訪醫院,卻都遭到了拒絕。無奈之下,她又回到安徽,找到當初生產婷婷的醫院,一再承諾出現任何問題都由她自己承擔,中途如果出現任何重大問題都立刻停止,醫院才勉強答應她。

2009年10月13日,經過三個月的身體調養、打針吃藥、恢復經期,盛海琳終于等來了試管嬰兒手術,醫生將三個胚胎放入了她的體內。

>

20多天后再去復查,三個胚胎竟存活了兩個,這讓原本做好了最壞打算的盛海琳欣喜不已。

但這才僅僅是第一關,盛海琳還沒高興太久,就迎來了強烈的孕期反應。

高血壓、高尿酸、身體浮腫、大出血、惡心、頭昏、乏力……所有懷孕會經歷的危險和折磨,盛海琳幾乎都經歷了個遍。

但身體上的疼痛再難受,也敵不過她心里的難受,她全部硬生生的忍下來。


直忍到臨床指標發出警報,醫生建議提前生產,怕有大風險。

2010年5月25日,盛海琳剖腹產下一對雙胞胎女兒。這一對體重不足4斤的早產兒,分別取名為智智和慧慧。

>

看著襁褓里瘦小的兩個孩子,盛海琳的心里得到了莫大的安慰,而丈夫雖然沒說什么,但從臉上的表情看來,也是喜形于色。

當時的他們,都沒預料到,接下來的生活才是更大的挑戰。

>

3>

60歲的高齡生育,已讓盛海琳苦不堪言,而產后還要帶兩個孩子,更是讓她心有余而力不足。

于是,又是請月嫂、又是請阿姨,還有孩子要吃的進口奶粉、尿不濕……突然劇增的花銷,讓她的退休金很快就見了底。

更別提之前做試管嬰兒的費用,還有兩個孩子因為早產住在保溫箱里的費用,一筆一筆疊加起來,讓盛海琳對未來的生活充滿了恐慌。

早前沒什么經濟壓力時,盛海琳過慣了大手大腳的生活,而兩個孩子的到來,徹底將她打了個措手不及。

事到如今,她不得不認真考慮兩個孩子的將來:她必須在自己還能行動的時候存到一筆錢,供孩子們日后的教育和生活。

>

于是,在孩子還沒滿100天時,盛海琳就重返職場,打工賺錢去了。

因為有著從業多年的醫生資歷,盛海琳的工作主要是去全國各地做講座,介紹營養健康知識。

平均每個月,盛海琳要跑20多個城市,馬不停蹄的奔忙、演講。

一年之中,她有200多天都在外面,和孩子總是聚少離多,經常在打視頻電話的時候,看到孩子哭著要媽媽,她也忍不住跟著一起哭。

但沒辦法,她不能停下賺錢的腳步,為了孩子的將來,她只能擦干眼淚繼續在外奔波。


2016年,丈夫突然中風,生活的重擔一下子全部落在盛海琳的肩上。家里多了一個人要照顧,保姆就必須從原來的2個增加到3個,開銷也隨之加大。

而春節時,保姆都要回家過年,盛海琳則不得不留在家里,一個人照顧三個人。

每次感覺實在太難了、撐不住的時候,盛海琳總會偷偷哭上一場。但即便如此,這樣的生活盛海琳也過了近10年。

直到2019年,一次她在外工作時,小女兒慧慧突發肺炎,她趕回家中照顧女兒時,自己也跟著病了一場。

才讓盛海琳意識到,自己這些年里對孩子的陪伴實在是太少,而這種無限度的奔忙,也在無形中加劇了對她身體的消耗,不能再這樣下去了。

>

她仔細算了筆賬,發現這些年里的存款也有差不多七八百萬了,在合肥,這些錢供家里生活、孩子讀書,已不大成問題了。

于是,盛海琳決定慢慢將生活中心轉移到家庭上來,畢竟,家人才是她最在乎、最看重的。


4>

常常有人會問盛海琳:生了小女兒,會不會把大女兒忘了?

盛海琳說,“怎么可能忘記呢?記憶是割舍不斷的。無論是婷婷,還是兩個小女兒,她們對我而言都同樣珍貴,帶給我的喜悅是一樣的。”

>

盡管搬過幾次家,但新家里仍然擺放著婷婷的照片。盛海琳每次看到這些照片,依然還是會感到心痛,但隨著小女兒慢慢長大,她也感覺到自己在被治愈,在慢慢走出來。

有時,她還會和兩個小女兒講姐姐的故事,智智、慧慧也會忍不住跟著媽媽一起難過,還主動提出要一起去墓地看望婷婷姐姐。


懂事的姐妹倆,總能給予盛海琳無限的治愈和寬慰,而她們所做的還遠不止如此。

有次盛海琳去學校接女兒放學,被同學看到,便上來問:“這是你媽媽?不是奶奶嗎?怎么這么老?”

盛海琳尷尬得不知道說什么,兩個孩子卻很勇敢和坦然,直接回答說:“這是我媽媽,雖然媽媽年齡大了,但是她很漂亮啊。”

>

這種時刻,總讓盛海琳覺得,有了她們姐妹倆,付出再多也都值得。

去年疫情期間,盛海琳還和孩子們度過了有史以來最長的一段時間。每天,和孩子們在一起玩鬧,陪她們一起學習、上課,盛海琳都會從心底發出感嘆:“這是甜蜜的負擔,很累、但也很幸福。”

這些年里,很多失獨母親聽說盛海琳的故事后,都忍不住聯系她,向她詢問經驗。


但她總是一邊鼓勵對方堅強地活下去,一邊卻并不建議對方做和自己相同的選擇。

>

因為,她親身經歷過才知道,如果沒有足夠的財力和精力,生下孩子只會加劇痛苦,最后老人過不好,小孩也養不好,這才是真正的不負責任。

>

而她盡管擁有那些必備的條件,卻也在這11年里吃盡了各種苦頭,其中種種心酸,也是有口難言,不足與外人道。

所以,在面對記者采訪,被問到:“你有沒有后悔過?“

盛海琳的回答是:“其實有些后悔了。我當時不知道后面會發生這么多事,如果知道的話,再來一次,我會三思而后行。”

>

只可惜,人生沒有早知道,往往只能是作出選擇,然后再去承擔自己的選擇。

>

如今,盛海琳為了自己11年前的選擇,付出了她能付出的一切代價;幸而,收獲也頗為豐厚,不僅兩個女兒乖巧懂事,她也如愿攢到了一筆讓孩子衣食無憂的積蓄。

可以說,作為母親,盛海琳為孩子做得其實已經夠多、夠好了。

可做母親的人,心里哪有夠了這一說呢?她們永遠只想為孩子做得更多,做得更好。

>

原本,盛海琳對生死看得很淡,但自從有了兩個小女兒,她突然開始害怕死亡。她成日擔憂著,兩個孩子該怎么長大;也成日期盼著,兩個孩子快快長大。

如果可以,她想一直看著孩子長大成人,看到她們事業和家庭都趨于穩定,看到孫子的出生……

2月21日上午,市委衛健工委書記、市衛健委主任朱世鳴到南昌市生殖醫院灣里院區調研。

調研中,朱世鳴實地走訪了生殖醫學科、男科、精子庫、婦產科等業務科室,仔細查看醫院生殖健康產業發展情況,認真聽取醫院歷史、發展情況與黨建工作,重點了解“第三代試管”項目和“三甲專科醫院評審”項目進展情況,并同醫院領導班子親切座談。

在座談會上,他充分肯定了市生殖醫院取得的成績,作為身處改革“一線”的單位,在班子融合、人員穩定、管理效能上形成了“和美”局面。在醫院管理上,他強調要做到兩個“不能缺位”:一是黨建不能缺位,黨建引領的根本不能改變,實行黨委領導下的院長負責制,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思想,建立健全現代醫院管理制度;黨的基層組織建設不能弱化,以“不能等、等不得”的緊迫感,以破題解題思維積極探索醫院黨建與業務融合的發展新局面。二是“甲方”不能缺位,進一步強化經營管理委員會的決策機制,體現“甲方”業務主管部門管理指導職能,既要“管辦分離”,也要強化“醫企合作”,在醫院的發展、定位及規劃上共同謀劃、合力決策,突出公立醫療機構的公益性,共同推動醫院“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相統一。在業務發展上,他指出要突出三個“領先”:產業發展領先,提高管理效能,保持良好的發展勢頭,培育壯大新興生物醫療產業;學科發展領先,加強專科建設,圍繞生殖醫學,瞄準國際、國內先進,打造精品、培育特色,補齊我市衛生服務體系短板;學術發展領先,加快搭建科研教學合作平臺,推動學術達到省內領先水平。

市衛生健康委相關科室,市生殖醫院班子成員等參加調研座談。

【來源:南昌市衛健委_工作動態】

聲明:此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郵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