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湖評論:“一孩變三孩”熱議背后,政策保障才是最大的期盼
近日,武漢漢口江灘雕塑“一孩變三孩”,引發了網民熱議。有網民表示,這個雕塑原來是“一家三口”,已存在數年。此前是一對父母牽著一個孩子在玩耍,大概在一周前,“一家三口”變成了“一家五口”。
這個雕塑名為《美好未來》,設計師介紹設計的初衷是希望以一個家庭來反映生活的美好,造型有“花好月圓”的寓意。有網民表示,隨著三孩政策的實施,家庭規模也擴大了。也有專家明確表示,江灘雕塑“一孩變三孩”的出發點就是為了宣傳三孩政策。

早在2020年開展的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顯示,我國生育率和出生人口已經連年走低,老齡化、少子化、不婚化三大趨勢加速到來。人口發展是關系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大事。人口政策關系到國家的繁榮發展、社會的文明進步以及每個人每個家庭的幸福,在老齡化人口結構日益嚴重的背景下,我國于2021年確定依法組織實施三孩生育政策。這是改善我國人口結構、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保持我國人力資源稟賦優勢的應對之策,表達了政府著力解決我國人口結構問題、促進人口均衡發展的良善初衷及戰略定力。
近年來,全國各地陸續實施了一些鼓勵生育的優惠政策,如陪產假、產假延長等,但實際情況和實施效果差強人意,由于一些企業沒有落實到位,個別政府部門監管不嚴,基本上只是一種象征性引導,并沒有起到真正的約束作用,淪為“紙面福利”。除此之外,還有女性面臨的職場歧視、“小孩子無人帶”等種種現實困難,無一不成為打壓生育意愿的強大阻力。
以人口高質量發展支撐中國式現代化。生育問題不僅是家庭問題,也是社會問題,關乎國家的現在及未來。各級政府部門要著力提高優生優育服務水平,推進教育公平與優質教育資源供給,降低家庭教育開支。要完善生育休假與生育保險制度,加強稅收、住房等支持政策,保障女性就業合法權益。要出臺更細致的家庭生育友好政策,同時建立起服務全社會的托幼服務,降低教育成本,免去一個家庭生育三孩的后顧之憂,讓育齡夫妻愿意生、生得起也養得起,為“一孩變三孩”提供有力支持。
總而言之,“一孩變三孩”,政策保障才是關鍵。從住房、教育、醫療、就業、公共服務等多領域聯合發力,降低民眾的生活壓力和養育成本,盡力幫助人們擺脫生育困惑,共同建設生育友好型社會,增強生育者的信心與保障,讓“一孩變三孩”不再是江灘雕塑的“獨有”變化,而是全國適齡生育群體的自愿行為,讓人口穩定增長成為增進民生福祉、推動國家發展的有效途徑。
上一篇:
一歲以內嬰兒輔食添加鹽的適宜時間與方法
